爱心餐厅,敬老解忧。去年,苏州工业园区湖西“爱心餐厅联盟”被评为苏州市第二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。2月21日,《人民日报》6版头条以《爱心早餐情暖老人》为题,详细报道了园区湖西“爱心餐厅联盟”的爱心事迹。湖西社区“爱心餐厅”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知晓的“爱心品牌”和学习榜样。
平价餐吃出来的幸福感
“吕伯伯,您要的午餐做好了。”每天中午,园区都市花园社区边的星都酒家,都有一位手提饭盒的老人准时在这里出现,等待厨师给他“量身定做”特殊午饭。老人姓吕,是来自湖南的退休干部。退休后,吕老伯和老伴杨阿姨来到苏州定居。五年前,吕老伯幸福的晚年生活被打乱了,老伴患了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,瘫痪在床,儿女又不在身边。
2010年3月,湖西“触爱行动”刚刚起步时,都市花园门口的星都酒家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单位,承诺为小区内像吕老伯这样不方便做饭的老人提供平价午餐。当年3月21日,吕老伯第一个在星都酒家“搭伙”。每天中午一个大荤、一个小荤、一个蔬菜,外加一个汤——每人每月250元,吕老伯和老伴的吃饭问题解决了。
“这样的例子在湖西还有很多。”湖西社工委书记田太促告诉记者,为缓解老人“吃饭难”,同时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搭建奉献爱心、回报社会的平台,2010年9月16日,湖西社工委组织发起辖区爱心餐厅组成“爱心餐厅联盟”,为社区老人提供3.8折至8.8折用餐折扣。
目前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已发展爱心餐厅15家,遍布湖西各个社区,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惠、放心的爱心餐。据统计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共发放爱心卡2848张;平均每天有近200位老人就餐;爱心餐的账面营业额已达到17万余元,优惠金额达6.6万余元。
亏本也要将好事做到底
“爱心餐厅做的事情虽小,但体现了对老人的博爱。”今年70岁的沈志新是苏都花园的居民,喜爱吃面食的他是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的常客。去年,他办理了“爱心早餐卡”后,现在每天的早餐就是去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“享受”。
“这对我们餐饮企业是莫大的鼓励,我们要把好事做到底!”昨天下午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之一的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老板王晓看到《人民日报》 的相关报道后,开心地表示,他参与“爱心餐厅联盟”的目的就是想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。
“给老人的早餐打六折,经济上我们一点不赚,还会亏。”王晓跟记者透露,目前,湖西社区已经有近百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,办理了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的6折优惠“爱心早餐卡”。打6折的“爱心早餐”是没有任何经济利润的。但面馆对老人的6折优惠服务,始终没有改变。
“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,也是对老人的另一种尽孝形式。”星都酒家老板魏元能如是说。
让“湖西大爱”传遍世界
“我非常感恩爱心餐厅联盟单位的爱心善举。”田太促告诉记者,2009年6月20日,湖西社工委启动了以“志愿、奉献、感恩、分享”为核心,以“手携手凝聚爱、手牵手奉献爱、手拉手传递爱、手挽手享受爱、手握手感恩爱”为行动方式的“触爱行动”。“触爱行动”启动以来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居民朋友的积极响应,目前湖西共成立了17支志愿者团队,志愿者达到4300余名,爱心成员单位达到133家。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,2009年,“触爱行动”当选苏州市第十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;2011年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当选为苏州市第二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;“触爱行动”还获得了苏州市第二届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奖。
田太促表示,希望能够借助《人民日报》此次对“爱心餐厅联盟”的宣传,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去倡导和肯定“爱心奉献”,并且让园区的爱心奉献可持续地坚持下去。
平价餐吃出来的幸福感
“吕伯伯,您要的午餐做好了。”每天中午,园区都市花园社区边的星都酒家,都有一位手提饭盒的老人准时在这里出现,等待厨师给他“量身定做”特殊午饭。老人姓吕,是来自湖南的退休干部。退休后,吕老伯和老伴杨阿姨来到苏州定居。五年前,吕老伯幸福的晚年生活被打乱了,老伴患了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,瘫痪在床,儿女又不在身边。
2010年3月,湖西“触爱行动”刚刚起步时,都市花园门口的星都酒家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单位,承诺为小区内像吕老伯这样不方便做饭的老人提供平价午餐。当年3月21日,吕老伯第一个在星都酒家“搭伙”。每天中午一个大荤、一个小荤、一个蔬菜,外加一个汤——每人每月250元,吕老伯和老伴的吃饭问题解决了。
“这样的例子在湖西还有很多。”湖西社工委书记田太促告诉记者,为缓解老人“吃饭难”,同时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搭建奉献爱心、回报社会的平台,2010年9月16日,湖西社工委组织发起辖区爱心餐厅组成“爱心餐厅联盟”,为社区老人提供3.8折至8.8折用餐折扣。
目前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已发展爱心餐厅15家,遍布湖西各个社区,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惠、放心的爱心餐。据统计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共发放爱心卡2848张;平均每天有近200位老人就餐;爱心餐的账面营业额已达到17万余元,优惠金额达6.6万余元。
亏本也要将好事做到底
“爱心餐厅做的事情虽小,但体现了对老人的博爱。”今年70岁的沈志新是苏都花园的居民,喜爱吃面食的他是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的常客。去年,他办理了“爱心早餐卡”后,现在每天的早餐就是去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“享受”。
“这对我们餐饮企业是莫大的鼓励,我们要把好事做到底!”昨天下午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之一的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老板王晓看到《人民日报》 的相关报道后,开心地表示,他参与“爱心餐厅联盟”的目的就是想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。
“给老人的早餐打六折,经济上我们一点不赚,还会亏。”王晓跟记者透露,目前,湖西社区已经有近百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,办理了陆振兴面馆师惠坊店的6折优惠“爱心早餐卡”。打6折的“爱心早餐”是没有任何经济利润的。但面馆对老人的6折优惠服务,始终没有改变。
“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,也是对老人的另一种尽孝形式。”星都酒家老板魏元能如是说。
让“湖西大爱”传遍世界
“我非常感恩爱心餐厅联盟单位的爱心善举。”田太促告诉记者,2009年6月20日,湖西社工委启动了以“志愿、奉献、感恩、分享”为核心,以“手携手凝聚爱、手牵手奉献爱、手拉手传递爱、手挽手享受爱、手握手感恩爱”为行动方式的“触爱行动”。“触爱行动”启动以来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居民朋友的积极响应,目前湖西共成立了17支志愿者团队,志愿者达到4300余名,爱心成员单位达到133家。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,2009年,“触爱行动”当选苏州市第十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;2011年,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当选为苏州市第二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;“触爱行动”还获得了苏州市第二届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奖。
田太促表示,希望能够借助《人民日报》此次对“爱心餐厅联盟”的宣传,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去倡导和肯定“爱心奉献”,并且让园区的爱心奉献可持续地坚持下去。
链接>>>
人民日报快评:汇点滴成洪流
《人民日报》为《爱心早餐情暖老人》一文配发了题为《汇点滴成洪流》的快评。快评精彩摘要如下:
把爱心餐厅集合成一个“联盟”,让人们看到,为爱心搭建好平台,爱的力量会更加强大。
建立“爱心餐厅联盟”,是创新,更是智慧。
建立“爱心餐厅联盟”,在于“新”,在于“变”,更在于“不计成本”的坚持。
新闻旁白:爱心无法用金钱衡量
爱心贵在坚持!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“爱心餐厅联盟”15家餐厅不计个人得失,多年来坚持为社区老人提供“平价”早餐和午餐,不仅得到社区老人的高度评价,也得到了《人民日报》的关注。
“爱心餐厅方便了我们,也让我们得到了实惠。”这是记者采访期间,湖西社区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老人们说,虽然目前物价在上涨,但他们的“平价餐”的价格一如当初;他们虽然是空巢或独居老人,但有了“平价餐”的实惠和方便,就解决了他们吃饭的后顾之忧。对老人来说,这就是幸福!
爱心不能用金钱衡量。“爱心餐厅联盟”成员亏本也要坚持为老人提供“平价餐”,力所能及地书写“社会责任”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心、塑造了自己,并影响和感动着他人。
爱心不分大小,奉献不分先后。我们希望“爱心餐厅联盟”吸引越来越多成员加入;我们也相信:涓涓细流般的爱心,会汇聚成爱的海洋。
记者 登峰 实习生 朱丹 朱彤
《姑苏晚报》2012年2月2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