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爱行动,有爱就会有奇迹


这张图看懂了吗? 湖西有个社区将垃圾分十类


 

   垃圾分类示范教具

说到垃圾分类,最普遍的认识就是“可回收”与“不可回收”的划分。但在天域社区垃圾至少分10类,每一类,在小区的固定地点都有相对应的回收桶,供居民集中投放。
    这10类分别为塑胶瓶、玻璃瓶、铝罐、铁罐、纸类、电池、衣服、3C、五金及其他。为了方便居民牢记,社区外籍居民集思广益,编了“瓶瓶罐罐纸电1357”,这句朗朗上口的环保口诀。
    为什么要把垃圾分成十类呢?原来天域社区目前一共有1791户居民中,45%的居住者是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外籍人士,其中包括日韩、欧美等国家,他们对垃圾分类都很重视,也很有想法。
    2011年,来自台湾的张慈云刚搬进社区对只有“可回收”与“不可回收”的垃圾分类觉得很不适应,她到社区居委会提意见,分享了台湾垃圾分类的方法。2012年上半年,社区多次召集了台湾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居民开座谈会,集思广益探讨出了一条新思路,把社区一间约80多平米的空房,利用起来做10种垃圾分类的试点。6月5日世界环境日那天,天域“爱之家”环保站揭牌成立,成为全市首家社区环保站点。
    当然开始推广十种分类的时候也有很多质疑声,“分这么细,太麻烦了吧”,“分几天还可以,一直坚持有点困难吧。”确实,如果在家就分好十类很麻烦,于是,大家又讨论,如果在家可以只分可回收不可回收,然后一起送到环保站来,再分门别类扔进垃圾筒就可行得多。果不其然,居民被调动积极性,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入各个垃圾箱。
    那别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?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对垃圾进行充分回收和变卖,获取环保资金,然后再持续推进各类环保活动,促成循环。而像电池、灯管等有害垃圾,则达一定数量后交给有关机构专门回收处理。社区还专门成立环保爱心驿站,为居民搭建24小时跳蚤市场,通过旧物交换等方式,对废旧物进行最大化利用。



《城市商报》2013年9月15日



隐藏